邵大箴与水天中的绘画:心无挂碍 情有独钟 |
免责声明·来源网络不承担任何责任| 世界文学艺术网 摘录 | 时间
2012/2/24 阅读:1841次|如有侵权请来电删除
|
邵大箴、水天中的绘画创作材质不同,一为水墨,一为油画。不过,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用画笔表现自然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一方面它生生不息,滋养着人们的性灵,引发艺术家表现的热情;另一方面,它昭示着美的无穷形态,予艺术家很大的表现空间。邵大箴、水天中从内心需要选择了自然便在情理之中。 自小喜画的邵大箴,在苏联留学时主要学习西方美术史,同时接受各类绘画训练。在经历从西方美术到中国美术的研究后,他发现了中国画的巨大魅力,体会到水墨画的奥妙,开始心仪水墨表现。中国的地貌景色千姿百态,南北风格迥异,各具特色,邵大箴为之动容,遂以水墨为表达之首选。他曾表示,“我到过许多国家,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变化无穷且富有诗意的山水。而且,这山水之美只有用笔墨才能表现,这也是驱使我画山水的动因。”而在水家花园长大的水天中,自幼受中西两种文化熏习,时有机会与其父前往观赏张大千、常书鸿、韩乐然等名家画展,参加各种艺术活动,16岁被保送到西北艺术学院,开始专业绘画的系统研习。虽然素描人像功夫尤佳,但一直偏爱风景画。水天中酷爱画画,也爱写作,与邵大箴的两者并举不同,在两者不可得兼时,水天中忍痛割爱放下了绘画,直到在学术研究领域成就斐然,前年发现患病为转折点。家人的劝告与身体恢复需要,使水天中与旧爱绘画重续前缘。 生活中,邵大箴、水天中的学者风范都是一派谦和平易,不过画面的感觉却差异较大,一刚一柔,相映生辉。如果说出身于长江下游水乡的邵大箴,其画境是秀丽江南的清雅温润,而生长在西北高原的水天中的偏爱,则是那无际荒原的苍凉冷寂。邵大箴的水墨从临画入手,对古今名家心慕手追,重视领会笔墨画意,同时研读中国古代画论,他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悉心体会水墨的笔法、墨法与美学追求,在一个高起点开始水墨表现之路。然而,古代中国山水画成就很高,又有既定程式,往往使后画者犯难,邵大箴全无顾虑,他认为画画应该敢于破格,应该画得自由、随性。如《写景》《八棵树》等画,墨色清浅,气韵流贯,效果淡逸明净,格调清新脱俗,反映了画家深厚的学养与艺术追求。再看水天中,生病给了他重拾画笔的最好机缘。他放弃早年相当好的画人像功夫,选择了油画风景。虽是许久未画,但却是出手不凡,画面选材与气质都相当独特。其风景,多为人迹罕至之地,或高不可攀,或远不可及,呈现了广阔、苦涩、冷峻的自然意象。水天中说过,荒漠往往是其眺望世界的起点与终点。 邵大箴、水天中画画各自情有独钟,但都出自内心,发乎性情,是一种心无挂碍的状态,与时下流行的追名逐利心态完全迥异,所以画得非常自由,见出真性情。他们的悠游与对修为的重视,恰是当下美术界创作最缺乏的品质。其艺术犹如一阵清新的风,令人耳目一新,神清气爽;又如一串美妙的清音,发出朗朗之声,并激出绵长的回声。 |